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 >> 新闻中心 >> 加强秸秆综合利用 缓解秋冬雾霾

加强秸秆综合利用 缓解秋冬雾霾

2022/2/21 10:16:57 浏览次数: 发布者:管理员

尽管雾霾本身是个复杂多源的问题,但其在我国秋冬季高发确实是不争的事实。如何缓解我国秋冬季雾霾,还得从这个季节的秸秆焚烧与取暖燃煤排放这两大排放“元凶”说起……
烧秸秆与“烧”暖气 两大季节性污染源

雾霾有典型的季节性,从夏季进入秋冬季明显高发。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在于:一是排放源在秋冬季增加或者增强了;二是秋冬季气温较低,大气层结稳定度高,不利于污染物扩散。从排放源来看,雾霾一般包括6大类,如土壤尘、燃煤、生物质燃烧、汽车尾气、垃圾焚烧以及工业污染等。而秸秆焚烧和取暖排放则是我国秋冬季治霾需重点关注的问题。

秸秆焚烧与农业生产相关,有典型的季节特征。遥感火点研究表明,全国范围秸秆焚烧主要发生在6月与10月。6月秸秆焚烧主要集中在华北、华东等诸多地区,这些地区是典型的一年两季种植,6月是冬春作物收割转向夏秋作物种植的过渡期。而10月至11月初,东北地区与华北、华东地区都会出现大范围秸秆焚烧,尤其是东北地区。因为这一时期东北地区农作物收获之后大雪覆盖之前,是仅有的秸秆焚烧窗口,秸秆焚烧活动非常的集中。因此,秸秆焚烧对特定月份雾霾事件有“贡献”较大,而冬季半年雾霾频发基本上与它无关。

  不过,冬季取暖排放又是北方冬季雾霾严重的重要原因:一是大型供暖企业,其排放主要与燃煤消耗、燃煤品质和相关环保设备有关;二是个人或者小集体的小煤炉,它的排放则与燃煤消耗量和燃煤品质有关。

目前,秸秆综合利用与降解处理尚不能有效替代秸秆焚烧,其焚烧仍是农民首选的最经济而有效的处理手段,会是一种长期的必然存在现象;燃煤消耗总量依然巨大,小煤炉(非集中供热)也会广泛存在。那么,缓解秋冬季雾霾该怎么办?

减少秸秆焚烧 加强秸秆综合利用

农作物秸秆成为农村面源污染的新源头。每年夏收和秋冬之际,总有大量的小麦、玉米等秸秆在田间焚烧,产生了大量浓重的烟雾,不仅成为农村环境保护的瓶颈问题,甚至成为殃及城市环境的罪魁祸首。据有关统计,我国作为农业大国,每年可生成7亿多吨秸秆,成为“用处不大”但必须处理掉的“废弃物”。在此情况下,完全由农民来处理,就出现了大量焚烧的现象。

因此,我们要利用先进的技术,将秸秆制作成有用的东西,比如秸秆人造板、秸秆压块燃料或秸秆压块饲草、秸秆生物柴油等秸秆制品和工艺品,减少污染的同时,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和经济效益。

推广按量计价供暖 节省燃煤少浪费

一个长期被忽略的问题是供暖存在极其严重的浪费现象。供暖浪费主要有两种:供暖过热和空屋供暖。有些供暖过热会导致室内温度远远高于春秋两季,有时候甚至需要开窗降温。同时供暖与房间是否有人无关。能源浪费就意味着额外不必要的排放。

另一方面,供热价格体系极不合理,且与需求用量无关。目前供暖价格度量仍以家用面积为主,这不合理。供暖本身是一种用量型消费。用量型消费例如自来水和天然气,价格是单位用量,用的越多费用越高。对于供暖需求本身差异化极大,例如有些家庭有老人或者婴儿,对于室内温度要求比较高,而上班族,尤其是上班期间,室内其实是基本无需供暖的。

供暖计量收费技术上并不复杂。荷兰已全部采用计量收费模式。在我国,供暖计量收费刚刚起步,已有一些成熟经验,但尚未形成主体规模与广泛社会共识。这里特别要指出的是有关民生问题的考量。供暖是一种正常的消费型需求,与其他商业需求无本质区别。同时,对于低收入人群,供暖实施补贴更为容易到位,与住房这种固定资产相关,对低收入人群价格优惠,热量不会被挪作他用。

目前,有关放开供暖价格的技术升级已在逐步落实和推广之中,包括升级锅炉、增加环保措施、关停小煤炉扩大集中供热网络等。这些对于供热企业都是现实成本,尤其是褐煤(低质煤)的大量使用,必须通过升级锅炉和增加环保措施才能有效降低污染物排放,不然就是黑烟滚滚。

采用生物质颗粒燃料 治理小煤炉污染

本质上解决小煤炉的污染问题在于经济发展,人口城市化进入集中供热体系,增加电力供给能力,对非集中供暖区进一步进行煤热改电热。然而,这些措施周期很长,完成城市化和社会供电能力提升都需要几十年时间。

目前能够有效缓解小煤炉污染的手段,是采用生物质锅炉燃烧生物质颗粒。生物质颗粒用于民用取暖,干净、无污染,便于贮存和运输;用于工业锅炉和窑炉燃料,替代燃煤和燃气,减少一次能源的消耗。在实现碳循环、减少了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的同时,增加农业附加值,增加农民收入,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。